他山之石>
  重慶晨報深度報道記者
  肖慶華 報道
  陳煉說,在臺灣垃圾分類靠的是民間組織,在韓國日本靠的是立法,而歐美則是飲食習慣不同。遠的不說,說說近鄰成都。
  2011年,成都錦江區開始試點垃圾分類,政府公開招標一家環保企業參與垃圾分類,同時給予一定的扶持。第一年垃圾分類覆蓋兩萬戶,每一戶補貼25元;第二年覆蓋5萬戶,每戶補貼15元;第三年擴大到8萬戶,每戶補貼9元。尋求企業盈虧的平衡點。
  今年是試點的第三年,截止到上半年,成都市錦江區垃圾二維碼分類回收工作已經覆蓋了170多個物業小區的63000多戶居民。企業也實現了盈虧平衡。
  市民將垃圾分類後,在每個垃圾袋上貼一個二維碼標簽,這個二維碼對應的是門牌號和電話號碼,有了這個二維碼,原本普通的垃圾就有了一個戶口。垃圾被運往二次分揀中心後,掃描員先將垃圾掃描、稱重,每一種垃圾對應不同的積分,從每公斤1分到30分不等。
  如果是混合型垃圾,統一按每公斤10分計算,垃圾分得越細,積分也就越高。掃描後相應的積分就像銀行轉賬一樣匯入市民家的賬戶。在二次分揀中心,垃圾被細分為6個大類50個小類,出售給回收企業。
  垃圾分類得到的積分可以兌換洗衣粉、牙膏等生活用品。而市民的參與度越高,環保企業的盈利也就越高。成都市預計在2017年,將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工作擴大到全市範圍,到2020年全面實現垃圾分類。  (原標題:垃圾分類產生積分 可以兌換生活用品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80wakq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