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報訊(記者/成希 實習生/魏婷 通訊員/天防)從3月30日開始,廣州接連三天受暴雨襲擊,迎來2014年第一場強降雨。在廣州市民的經驗中,像這樣的大雨廣州肯定少不了“水浸街”了。但是今天記者走訪天河立交 “頑固”水浸黑點,卻發現並未出現水浸。天河立交新建成的強排泵站在此次降雨過程中排水搶險,取得較好效果。
  20名應急搶險隊員把守天河立交防水浸
  天河立交之前為何逢雨必浸?天河區建水局相關負責人分析原因說,一是天河立交地處窪地,大雨時,四周圍的水蔭路、環市路、天河路等約5平方公里區域的雨水都涌到此處。一旦沙河涌超過警戒線水位,天河立交像個“鍋底”,想不水浸都不行。同時,以前的排水設施力度不夠,雨水漫過來以後,收水口根本來不及排水。
  “天河立交橋的水浸問題是規劃的先天不足造成的,就像一個頑固的‘腫瘤’。”這名負責人介紹,當初建設道路時對排水設施的規劃不到位,這一段水管是雨水和污水的“合流管”,當時只考慮了收納污水的需求,管徑不夠大,下雨天極易造成“水浸街”。
  為瞭解決這個難題,水務部門在天河立交建設了強排泵站,就相當於給管道“放血”。天河區建水局負責人說,每當管道水位過高時,強排泵就會打開,加快管道水流速,直接將雨水排入旁邊的沙河涌。但這並不能“根治”天河立交的水浸問題,只能起到改善的作用。所以以前每次有暴雨預警時,這裡都必須派專人把守,一旦排水不及就要依靠人力布設抽水泵來排水。
  2012年的首場暴雨後,天河區建水局組織專家對天河立交進行研究,提出內澇搶險工程改造方案,主要措施是增加橋底收集雨水管道,實行強排,改造泵站進水格柵,將合流管拍門改成泄壓閘,增加泄洪能力。經過緊張搶修,2012年5月份,天河立交橋底的水浸街黑點改造順利完成。
  ?
  掃一掃,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印本頁責編:羅豫  (原標題:天河立交泵站可御強降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80wakq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