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月23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刊載《印度與美國較勁以及中國因素》一文,文章指,近日的印美外交風波為中國學者觀察印美關係提供了一個非同一般的機會和視角。事情似乎表明,僅僅基於共同價值觀的“天然盟友”關係,並不一定具有長久活力。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在今後五到十年裡,中國在其西南方向的戰略目標之一應該是,認真對待印度,避免使自己成為印美兩國的“共同敵手”,推動印美關係中的中國因素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揮作用。
  文章摘編如下:
  最近一個月來,印度與美國陷入了一場由“小事”引發的重大外交風波。從就事論事的層面看,這是一場國際法與美國國內法的較量;往深里看,這一事件折射出近年來印美關係走下坡路的現實,雙方相關考量都涉及中國;再往遠看,印度與美國較勁凸顯印度外交的倔強性格,今後美國和中國或許都將更加重視和謹慎對待印度。
  去年12月12日,印度駐紐約副總領事、39歲的女外交官科布拉加德(以下簡稱“科氏”)在紐約遭逮捕(當天獲保釋),美國檢察機關指控其以欺騙手段為其女佣獲取美國簽證,虐待女佣,違反了美國的最低工資法。
  消息傳來,印度朝野、各界人士和普通民眾對印度外交官在美國遭逮捕、並受到侮辱性對待,無不義憤填膺。印度政府做出強烈反應,要求美方立即撤銷此案並無條件道歉。同時,印方對美國駐印外交和領事機構實行報複,以對等原則逐一取消美方多年在印度享受的特權和優待。
  經過密集的交涉和談判,近日,美國務院在向科氏頒發承認其完全外交豁免身份的G-1簽證(因科氏已被轉任為印度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參贊)之後,要求科氏立即離開美國;同時,紐約一個大陪審團正式起訴科氏,指控其簽證欺詐和虐待女佣。印方以牙還牙,就在科氏乘坐的民航班機飛離美國國境之際,立即宣佈,美國駐印度使館的一名相關外交官須在48小時之內離開印度。這不由得使人想起冷戰時代美國和蘇聯之間經常發生的相互驅逐對方外交官的舊事。
  2月10日,美方明確表示,希望印方以兩國關係大局為重,不再糾纏此事。但是,美方既沒撤案,也沒道歉,在這樣的情況下,很難想象雙方將轉眼握手言歡,親密如初。
  “日內瓦公約”與“美國勞工法”
  得益於印度媒體的“主動精神”,一個月來,印度圍繞上述風波展開了一場印美關係大辯論,並聚焦於以下熱點問題:
  第一,此案是否應該受美國法律管轄?此案源起於科氏的女佣在美國的一個非政府組織幫助下,向紐約警察局控告其雇主。支持美方的觀點認為,科氏在美國不向其女佣支付美國法定的最低工資,當然應該受到美國法律的追究。
  印方觀點認為,處理此案應遵循《日內瓦領事關係公約》,而不是美國法律。公約第47條明確規定,“屬於領事官員及領官雇員的私人服務人員,如不在接受國內(在此為“美國國內”)從事其他有償職業,應免除接受國關於雇用外國勞工之法律規章所規定的任何有關工作許可的義務。”
  也就是說,領事官員帶來的家傭與一般在美國就業的外國人不同,前者不受美國勞動法的管轄。再說,印度政府對高級外交官雇用家傭提供津貼,讓家傭持公務護照,也就是說,隨外交官出國的家傭具有一定的政府雇員性質。因此,如果家傭與其雇主發生矛盾,儘管發生在國外,也應當受印度法律管轄。
  第二,印度外交官為其家傭獲取美國簽證而謊稱將執行美國的最低工資標準,這是否構成犯罪?支持美方的觀點認為,你可以對美國法律持不同看法,但不能欺騙美國政府;以欺騙手段在美國獲取廉價私人服務,這在道德上也完全站不住腳。
  印度觀點認為,美方在這個問題上非常虛偽。不少發展中國家有外交官帶家傭出國常駐的習慣,他們肯定沒有能力以美國標準向其家傭支付工資(紐約地區最低工資標準是一小時9.75美元),對此美國政府是清楚的,實際上也是容忍的,甚至有的是雙方有諒解的,幾十年來一貫如此。一些外交官“謊稱”將執行美國 工資標準,只是為其家傭獲取簽證的一種不得已的“技術性處理”,是美國將其國內法強加於外國外交官的結果,這與欺詐有本質區別。如果美方真的要在這個問題 上嚴肅對待的話,那麼,單在紐約恐怕就有成百上千名外國外交官、領事官涉嫌違法。
  第三,美國司法機關是否有權逮捕科氏,並對其進行侮辱性處置?據報道,科氏被戴上手拷,脫光搜身,檢查體腔,並被投入關押重犯的監舍。這是印方最為不能容忍之處。
  根據《日內瓦領事關係公約》,與外交官享有完全豁免的待遇不同,領事官員唯有執行領事職務的行為享有豁免;然而,接受國對於領事官員應表示適當尊重並應採取一切適當步驟,以防其人身自由或尊嚴受任何侵犯;除非犯有嚴重罪行,領事官員不得予以逮捕。
  支持美方的觀點是,科氏是領事官員,涉及此案時不享有領事豁免;而且,科氏所犯之罪按美國法律可判處15年監禁,屬重罪,因此,美方完全有權對其實施逮捕。至於逮捕過程中的做法則純屬標準操作,對所有被捕者是一樣的,並不存在有意侮辱科氏的問題。
  印方觀點是,美國在領事豁免問題上的立場和紀錄不能令人信服。數年前,美國中央情報局一名雇員在巴基斯坦的拉合爾市開槍打死兩名巴國國民,巴方將其投入監獄,而奧巴馬總統親自給巴國領導人打電話,聲稱此人享有領事豁免,結果硬是將其弄回美國。
  “天然盟友”與“共同敵手”
  重要的是,外交官在國外代表國家,居然遭到如此侮辱性對待,美方完全不顧印度外交官的身份以及美印關係的重要性,這是絕對不可接受的。溫文爾雅的印度總理辛格對此怒斥“令人震驚”(deplorable),頗具外交風度的國家安全顧問梅農則稱之為“卑鄙的”和“野蠻的”(despicable and barbaric)。
  辯論中有不少人發問:美國人口口聲聲說美印是“天然盟友”,美印戰略伙伴關係是如何之重要,那為何對朋友的感受一點也不顧及?如果美方真的認為必須 維護美國法律的尊嚴,在最低工資問題上不可妥協,那麼,美方完全可以宣佈科氏為“不受歡迎的人”,通過外交渠道悄悄將其遣返,為何非要興師動眾告上法庭?
  有評論家一針見血:這是因為近來美方對美印關係的發展越來越感到失望,是想以此發泄一下,這是美國傲慢自大、單邊主義的又一次暴露。
  有評論文章指出,美方視2008年簽訂的“美印民用核能合作協定”是美方送給印方的特大禮包,幫助印度獲取了事實上的核武國家地位,美方期待印方做出特別回報。但是,等了好幾年,印度在開放核電市場、進口大宗軍備等諸多方面都沒有對美國予以優先考慮。加上近年來印度經濟下滑,美印關係對美國經濟的重要性進一步下降。
  然而,更為重要的是,美國視共同應對中國崛起是美印戰略伙伴關係的核心目標之一,但恰恰在這個方面,印方近年來非但沒有邁出實質性步伐,相反,印度總理還不止一次表示,“印度不會參與任何旨在遏制中國的圖謀”。這使美國人深感不悅。
  並非僅是學者認為印美關係有針對中國的一面。近日,印度政府的人力資源國務部長、曾在在聯合國當過副秘書長的沙希•塔魯(Shashi Tharoor)在一著名評論網站Project Syndicate發表文章指出,“印美關係獲得加強,是因為雙方對民主有共同的承諾,對中國有共同的關切,以及貿易和投資的增長。”
  此次印美外交風波為中國學者觀察印美關係提供了一個非同一般的機會和視角。事情似乎表明,僅僅基於共同價值觀的“天然盟友”關係,並不一定具有長久活力;只有在雙方都感到面對一個“共同敵手”的時候,他們的戰略伙伴關係才真正具有生命力。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在今後五到十年裡,中國在其西南方向的戰略目標之一應該是,認真對待印度,避免使自己成為印美兩國的“共同敵手”,推動印美關係中的中國因素朝著對自己有利的方向發揮作用。(毛四維)  (原標題:聯合早報:印美較勁 中國謹防成其“共同敵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80wakqb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